晁罡: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天下格局

来源:新儒商 作者: 日期:2022-09-30

  9月26日,国家教育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之分论坛“尼山世界儒商文化论坛”在曲阜尼山圣境尼山讲堂举行,华南理工大学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、博士生导师晁罡教授出席论坛并发表论文,题目为:《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天下格局——兼与差序格局比较》。

  晁罡教授指出:当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,他们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造福全世界为己任,真心关怀员工全面发展,切实履行社会现任,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,展现出一种与传统士大夫齐美的精神风貌。他们展现的个人精神风貌,却与“差序格局”存在着明显矛盾或重新解释的广阔空间:如果依据仍然是解释中国人行为交往模式的主流理论框架“差序格局”及其关于中国人“自私”等论断,如何解释上述企业家表现出的“家国情怀”等精神风貌?

  为此,晁罡教授及其课题组钱晨、王磊等成员经过长达10余年的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,选择了11位具有强烈家国情怀和社会使命的企业家样本,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理论建构,提出了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天下格局概念,分析了其内涵、关键特征和演化机制,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其与差序格局的根本区别。从文化根源中挖掘当代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格局,这对探寻中国企业基业长青的文化基因,解读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文化基础,理解中国社会能够不断革故鼎新的文化渊源,均有重要意义。

  当代中国企业家“天下格局”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:第一,修身立德:企业家与自我的关系。修身立德是企业家对自我的反思,进而影响其对企业经营目的、领导者身份的反思,它包括去私利他和垂范进取两个核心维度。第二,成就员工:企业家与员工的关系。成就员工是企业家对自身与员工关系的思考与行为表现,是企业家天下格局的进一步扩展,它包含企业家对员工仁爱德育、实现员工的幸福成长两个核心维度。第三,多方共生:企业家与合作伙伴的关系。多方共生是企业家对自己(或企业)与合作伙伴关系的思考与行为表现,它包含企业家对合作伙伴的价值创造和文化赋能两个核心维度。第四,天下为公:企业家与社会及万物的关系。天下为公是企业家对自己(或企业)与社会大众、自然环境、世界万物之间关系的思考与行为表现,它包含造福社会与万物一体两个维度。

  修身立德、成就员工、多方共生和天下为公四个核心维度分别对应了企业家与自我、员工、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大众和世界万物的关系,企业家从自我出发,造福他人的范围不断扩大。这一演变机制恰好契合传统士大夫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人生志向与实践路径,呈现了企业家推己及人的格局演变过程,共同构成了企业家的“天下格局”

  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士大夫精神古已有之,且在时代更迭的过程中从士大夫阶层逐步扩展至商人等层级,如中国传统知识分子、传统儒商乃至当代这批具有“天下格局”的企业家。总之,传统文化中“天下为公”之精神,本身就有利他主义、集体主义、国家主义的文化基因,企业家“天下格局”正是对“天下为公”精神的继承与当代转换。

  “差序格局”与“天下格局”在结构与精神内核方面的存在明显差异:首先,从结构上对比,差序格局与天下格局在形式上都有远近、次序之分,结构上表现为一种以自己为起点的同心圆模式。从形式上看,差序格局包含着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外扩的过程;天下格局也表现出沿着“修身-齐家-治企-利天下”的次第逐渐地“推己及人”。这是因为差序化是每个自然人,无论中外,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天然且基本的方式。其次,从精神内核上对比,差序格局的精神内核是利己取向的,其在对待不同圈层的群体时存在着重要性的差异。而天下格局的精神内核是“无外为公”,即利他取向的,其基于万物一体的思维方式,对于其覆盖范围内的群体一视同仁,按照由近及远这样一个顺序做事只是他们的方便路径,其真正目的在于实现“天下为公”的人生追求。因此,差序格局与天下格局虽然均有外推之次序,但它们在精神归宿上却是迥然有异的。

  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企业家之“天下格局”,既饱含着“自强不息”的强烈进取精神,又蕴含着“厚德载物”的深厚道德观念;既具有不断更新、勤奋进取的亲经济性,又具有超越个人得失的内在价值观。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,这些企业家积极进取,忘我工作,带领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,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;他们还超越个人利弊得失,在努力完成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,致力于为整个社会谋福利。这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,乃至促进国家共同富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,均大有助益。

编辑:高华

文章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晁罡: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天下格局

来源:新儒商作者: 2022-09-30 11:20

  9月26日,国家教育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之分论坛“尼山世界儒商文化论坛”在曲阜尼山圣境尼山讲堂举行,华南理工大学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、博士生导师晁罡教授出席论坛并发表论文,题目为:《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天下格局——兼与差序格局比较》。

  晁罡教授指出:当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,他们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造福全世界为己任,真心关怀员工全面发展,切实履行社会现任,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,展现出一种与传统士大夫齐美的精神风貌。他们展现的个人精神风貌,却与“差序格局”存在着明显矛盾或重新解释的广阔空间:如果依据仍然是解释中国人行为交往模式的主流理论框架“差序格局”及其关于中国人“自私”等论断,如何解释上述企业家表现出的“家国情怀”等精神风貌?

  为此,晁罡教授及其课题组钱晨、王磊等成员经过长达10余年的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,选择了11位具有强烈家国情怀和社会使命的企业家样本,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理论建构,提出了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天下格局概念,分析了其内涵、关键特征和演化机制,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其与差序格局的根本区别。从文化根源中挖掘当代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格局,这对探寻中国企业基业长青的文化基因,解读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文化基础,理解中国社会能够不断革故鼎新的文化渊源,均有重要意义。

  当代中国企业家“天下格局”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:第一,修身立德:企业家与自我的关系。修身立德是企业家对自我的反思,进而影响其对企业经营目的、领导者身份的反思,它包括去私利他和垂范进取两个核心维度。第二,成就员工:企业家与员工的关系。成就员工是企业家对自身与员工关系的思考与行为表现,是企业家天下格局的进一步扩展,它包含企业家对员工仁爱德育、实现员工的幸福成长两个核心维度。第三,多方共生:企业家与合作伙伴的关系。多方共生是企业家对自己(或企业)与合作伙伴关系的思考与行为表现,它包含企业家对合作伙伴的价值创造和文化赋能两个核心维度。第四,天下为公:企业家与社会及万物的关系。天下为公是企业家对自己(或企业)与社会大众、自然环境、世界万物之间关系的思考与行为表现,它包含造福社会与万物一体两个维度。

  修身立德、成就员工、多方共生和天下为公四个核心维度分别对应了企业家与自我、员工、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大众和世界万物的关系,企业家从自我出发,造福他人的范围不断扩大。这一演变机制恰好契合传统士大夫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人生志向与实践路径,呈现了企业家推己及人的格局演变过程,共同构成了企业家的“天下格局”

  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士大夫精神古已有之,且在时代更迭的过程中从士大夫阶层逐步扩展至商人等层级,如中国传统知识分子、传统儒商乃至当代这批具有“天下格局”的企业家。总之,传统文化中“天下为公”之精神,本身就有利他主义、集体主义、国家主义的文化基因,企业家“天下格局”正是对“天下为公”精神的继承与当代转换。

  “差序格局”与“天下格局”在结构与精神内核方面的存在明显差异:首先,从结构上对比,差序格局与天下格局在形式上都有远近、次序之分,结构上表现为一种以自己为起点的同心圆模式。从形式上看,差序格局包含着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外扩的过程;天下格局也表现出沿着“修身-齐家-治企-利天下”的次第逐渐地“推己及人”。这是因为差序化是每个自然人,无论中外,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天然且基本的方式。其次,从精神内核上对比,差序格局的精神内核是利己取向的,其在对待不同圈层的群体时存在着重要性的差异。而天下格局的精神内核是“无外为公”,即利他取向的,其基于万物一体的思维方式,对于其覆盖范围内的群体一视同仁,按照由近及远这样一个顺序做事只是他们的方便路径,其真正目的在于实现“天下为公”的人生追求。因此,差序格局与天下格局虽然均有外推之次序,但它们在精神归宿上却是迥然有异的。

  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企业家之“天下格局”,既饱含着“自强不息”的强烈进取精神,又蕴含着“厚德载物”的深厚道德观念;既具有不断更新、勤奋进取的亲经济性,又具有超越个人得失的内在价值观。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,这些企业家积极进取,忘我工作,带领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,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;他们还超越个人利弊得失,在努力完成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,致力于为整个社会谋福利。这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,乃至促进国家共同富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,均大有助益。

编辑:高华

文章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