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学典:挖掘儒学资源,山东应为全国提供理想新生活样板
来源:新黄河客户端 作者: 日期:2022-09-29在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现场,全国政协委员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很忙,他奔波于各大论坛,也是媒体争相追逐的对象。对于儒学的价值和意义,今天和未来,大家都想从他的发言中找到答案。27日,王学典接受济南时报·新黄河记者采访,对于本届论坛的主题以及儒学发展方向,发表了独到的见解。
本届论坛的主论题为什么是“人类文明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”?王学典表示,他一直认为在儒家文化当中蕴藏着许多人类共同价值,这些共同的价值就是这次论坛的主要出发点,“换句话说,儒学不是一个地方文化,不是一个局部的文化,它蕴藏着我们今天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的非常多的人类共同价值。”他进一步展开说,像天下为公,仁爱,主张王道、反对霸道、反对无礼,“我觉得这都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价值,而这些价值都是人类共同价值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孔子文化节提供了一个向整个社会、全世界宣传和传播儒家文化的机会。”王学典认为,尽管活动已经举办了多届,但是对儒家所蕴含的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挖掘还可以继续深入。
在当代,对儒家文化的解读多样,其中有些人把它单纯看作是一门修身养性的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,王学典不这样认为:“我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社会发展理论,因为儒学追求的是天下为公,是小康,是大同,是治国平天下,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秩序重建和重构,对今天人文精神的培育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,都有巨大的价值。”
两千多年过去了,儒家文化的思想仍在闪耀着人类文明的璀璨光辉,王学典认为,世界各地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儒学追随者,是因为儒家文化始终在创新,这种创新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“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”。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,王学典的理解是两方面的,“一个是思想理论上或是学术上的‘两创’,另一个是实践上的‘两创’。”
可喜的是,在本届论坛上,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“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”都有了可喜成绩,如历代儒学传世文献系统性整理出版的最新成果《儒典》发布、“中华手造·山东手造精品展”启动等。王学典表示,自打今年初“山东手造”这一品牌打响后,他一直在关注,“我非常看好‘山东手造’这个概念,概括得非常精彩,很好地把山东产品的意蕴反映了出来。”与此同时,他对这一新品牌也给出了建议,“我认为‘山东手造’的发展核心在于能不能产业化,只有产业化才能落地,实现产业化才能自我造血、自我发展。如何激活传统手工艺?一定是要把它产业化,把它推广下去。”
和“山东手造”一样,激活儒家的伦理资源,包括生活方式的资源,对新生活方式有着重要意义,“未来的新生活方式是什么?新文明形态是什么?我觉得山东应该提供一个示范,提供一个样板。”
编辑:高华
文章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