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歆
(约公元前53~公元23年) 西汉古文经学家、目录学家、天文学家。字子骏,后改名秀,字颖叔。沛(今江苏沛县)人。楚元王刘交之后,刘向之子。《汉书》卷三十六有传。少时即通诗书,能属文。成帝时召为黄门郎。成帝河平元年(公元前28),奉命与父刘向领校秘书。父死,为中垒校尉。哀帝初,大司马王莽荐其为侍中大夫,迁骑都尉,奉车光禄大夫。哀帝令其继承父业,续校群书。后撰成《七略》,并作《三统历》。自称发现《周礼》《左传》《毛诗》《古文尚书》等古文经,了解其在民间的流传情况,建议立于学官,遭到今文博士反对,继撰《让太常博士书》,猛攻今文经学。当朝名儒大司空师丹弹劾其“改乱旧章,非毁先帝所立”,“歆由是忤执政大臣,为众儒所讪,惧诛,求出补吏”,出为河内太守。后历任五原、涿郡太守,安定属国都尉。平帝时王莽执政,依附王莽,为羲和、京兆尹,封红林侯。使治明堂、辟雍,典儒林史卜之官,考定律历。王莽代汉,立古文经博士,刘歆为“国师”。后谋诛王莽,事泄自杀。所著《三统历谱》,计算出圆周率为3.1547,世称“刘歆率”。刘歆乐道《易经》《洪范》和《春秋》,认为《易经》和《洪范》论天,《春秋》论人,三者结合,“天人之道粲然备矣”(《汉书·五行志》)。他崇信《春秋》,推重《春秋》三传中的《左传》,贬低《公羊传》和《榖梁传》。认为《左传》为左丘明所撰,左丘明与孔子同时,“好恶与圣人同”(《汉书·刘歆传》),《公羊传》《榖梁传》属于后起之书,所论之道仅是“传闻”而已,不足为据。五经(见六经)是孔子在特殊政治背景下,用以“纪帝王之道”的典籍,目的在于拨乱反正。他说:“周室既微,而礼乐不正,道之难全也如此。是故孔子忧道之不行,历国应聘,自卫返鲁,然后《乐》正,《雅》《颂》乃得其所。修《易》序《书》,制作《春秋》,以纪帝壬之道。”(《让太常博士书》)据《汉书·五行志》记载,刘歆和刘向一样,讲论五行,宣传天人感应。刘歆提出“太极元气”说,认为“太极元气,函三为一”(见太极函三为一)。元气是世界的根本,宇宙万物的变化发展,都与元气有关。原有文集,已佚。明人辑有《刘子骏集》。
编辑:李婕
文章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