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向
(公元前77~前6) 西汉经学家、文学家、目录学家。本名更生,字子政,成帝时更名向。沛(今属江苏沛县)人。西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,刘德之子。《汉书》卷三十六有传。自宣帝至成帝时,历任辇郎、谏大夫、郎中、给事黄门、散骑谏议大夫、散骑中正给事中、中郎、光禄大夫、中垒校尉。治《春秋榖梁传》,亦好《春秋左氏传》。宣帝时,以“名儒俊材”进对,献赋颂数十篇。参与石渠阁会议,讲论五经异同。元帝时,因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,并弹劾外戚宦官专政误国而两次获罪入狱。成帝时,奉诏领校中秘群书,撰成《别录》,开古典目录学先河。辑集上古至秦汉符瑞灾异资料,“推迹行事,连传祸福,著其占验,比类相从”,成《洪范五行传论》;取《诗》《书》所载贤妃贞妇、兴国显家之楷模,成《列女传》;采传记行事,以类汇编,成《新序》《说苑》。《洪范五行传论》把政治失误与自然灾异相联系,宣扬天人感应,反映了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家思想的理论立场和思想倾向,是典型的“灾异大全”、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的百科全书。认为政治措施得当,则风调雨顺、社会和谐,“太平之门开,灾异之源塞矣”,“众贤和于下,天应报于上”。反之,则自然现象异常,以警诫人君。如地震出现,是君主“在位执政太盛”;西周幽、厉之际,上下非怨,朝廷不和,“日月薄食而无光”(《汉书·刘向传》)。认为以阴阳论灾异、天人感应是古今不变的通则:“和气致祥,乖气致异。祥多者其国安,异众者其国危,天地之常经,古今之通谊也。”(同上)把阴阳灾异之变、天人感应之论,作为现实政治斗争的工具,要求“考详应之福,省灾异之祸,以揆当世之变”,改变当时“同姓疏远,母党专政,禄去公室,权在外家”(同上)的状况。《说苑》探讨君道、臣术、贵德、尊贤、修文等原理,分类罗列史事,予以评论,阐发儒家的政治理想和伦理价值观。《新序》阐扬《春秋》之道,褒扬上古至汉代的“嘉言善行”,贤贤恶恶,反对厚葬久丧、上下侈糜。《列女传》宣扬传统礼教,提倡妇女贞顺之德、贤明之智、节义之行,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基本道德要求。在总体上,刘向思想的立足点和归结点,是要为封建统治的“太平之基,万世之利”(同上)做论证,这与董仲舒等人观点一致。
编辑:李婕
文章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